陈霁岩赈灾
《智囊》〔明代〕
陈霁岩知开州,时万历初,大水,谷万。府下谷司议,公倡议:极贫谷一石,次贫五斗,务沾实惠。放万时公编号。贫者鱼贯而进虽万人无敢哗者。公自坐仓门小棚,执笔点名,视其衣服容貌,于极贫者暗记之。庚午春,上司行牒再万极贫者,书吏禀出示另报。公曰:“不必也!”第出前点名册中暗记极贫者,径开唤领,乡民咸以为神。盖前领万时不暇妆点,公尽见真态故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陈霁岩任开州知府时,明神宗万历已巳年,发生大水灾,朝廷下令进行赈灾。州府与下属官员商议赈灾事宜,陈霁岩提出倡议:最贫穷的发一石谷物,次贫的五斗,一定要让百姓得到真实的救济。首次发放救济品时都加以编号,灾民拿着号码旗依次前进,虽然有上万人,但没有人敢吵闹。陈霁岩亲自坐在仓库门口的小棚下,拿着笔点名,看他们的衣服容貌,特地把最贫困的人记下来。庚午年春天,上级有公文通知再次救济最贫困的人,书吏请示是否要重新公示并上报名单。陈霁岩说:“不必了。”他直接拿出之前点名时暗中标记的贫户,直接通知他们来领,乡民都认为陈霁岩是神人,原来是上次领救济品的人都来不及装饰,全都可以看出贫户的
北人食菱
江盈科〔明代〕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非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九日寄子约
皇甫汸〔明代〕
漫有登高兴,兼当望远何。
对花惊白发,见雁忆黄河。
乱后书来少,霜前木落多。
不堪羁宦日,同是阻干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