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新晴山月

文同 文同〔宋代〕

高松漏疏月,落影如画地。
徘徊爱其下,及久不能寐。
怯风池荷卷,病雨山果坠。
谁伴予苦吟,满林啼络纬。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稀疏的月光透进了高耸的松林,松影投在地面,宛如一幅水墨画。
我在林中月光下徘徊,被这夜景深深地迷住了,夜深了,还丝毫没有睡意。
小池塘的荷花似乎对风感到害怕,卷起了肥大的绿叶;山果遭受雨的摧残,不时地摇落在地上。
有谁能陪伴我苦苦地吟诗?只有满林的络纬,不住地啼唱。

注释
疏:稀疏。
疏月:稀疏的月光。
络纬:“络丝娘”,即俗称纺织娘的一种草虫。

简析

  《新晴山月》是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以诗人兼画家的双重眼光,观察和体会月夜美景,描绘了高松、月影、虫唱、风荷、果落等景色,写出山中月夜初晴后的幽美、寂静、清爽,表达出诗人漫步月夜林下的恬静、愉悦之情。整首诗写景细腻,写情不加任何藻饰、自然逼真,使月夜清幽的景色与诗人醉心山水的幽旷淡泊之情怀交织在一起,富于诗情画意。

赏析

  文同是北宋的大画家,他的画很受欢迎,他的诗也写得很好,大诗人苏轼极其赞赏,评论家誉之为“精绝”(《冷斋夜话》)。他的画和诗,正如其人,“襟韵洒落,如晴云秋月,尘埃不到”(文彦博致文同信中语)。这里的《新晴山月》即是此种风格。

  中国古代诗歌写景之作很讲究诗情画意。文同的表弟苏轼称赞王维的诗”诗中有画”,并提出“诗画一律”的著名观点。文同是画家兼诗人,所以他擅长”在诗中描绘天然风景,常跟绘画联结起来,为中国的写景文学添了一种手法(钱钟书《宋诗选注》)。

  诗从题中“月”入笔,说高大的青松的枝叶中,漏下了稀疏的月光,月光洒在林中,与松树的影子交织成一幅黑白相间

展开阅读全文 ∨
文同

文同

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954篇诗文  20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古人谈读书

朱熹 朱熹〔宋代〕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出自《论语》)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来自朱熹)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满江红·汉水东流

辛弃疾 辛弃疾〔宋代〕

汉水东流,都洗尽,髭胡膏血。人尽说,君家飞将,旧时英烈。破敌金城雷过耳,谈兵玉帐冰生颊。想王郎,结发赋从戎,传遗业。
腰间剑,聊弹铗。尊中酒,堪为别。况故人新拥,汉坛旌节。马革裹尸当自誓,蛾眉伐性休重说。但从今,记取楚楼风,庾台月。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水调歌头·题剑阁

崔与之 崔与之〔宋代〕

万里云间戍,立马剑门关。乱山极目无际,直北是长安。人苦百年涂炭,鬼哭三边锋镝,天道久应还。手写留屯奏,炯炯寸心丹。
对青灯,搔白首,漏声残。老来勋业未就,妨却一身闲。梅岭绿阴青子,蒲涧清泉白石,怪我旧盟寒。烽火平安夜,归梦绕家山。
2025 333诗词古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