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塞下曲·蝉鸣空桑林

王昌龄 王昌龄〔唐代〕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知了在枯秃的桑林鸣叫,八月的萧关道气爽秋高。
出塞后再入塞气候变冷,关内关外尽是黄黄芦草。
自古来河北山西的豪杰,都与尘土黄沙伴随到老。
莫学那自恃勇武游侠儿,自鸣不凡地把骏马夸耀。

注释
空桑林:桑林因秋来落叶而变得空旷、稀疏。
萧关:宁夏古关塞名。
幽并:幽州和并州。幽州,古代行政区划,以幽州突骑闻名古史。治所在今北京市城区西南广安门附近。并州,古州名。相传禹治洪水,划分域内为九州。据《周礼》、《汉书·地理志上》记载,并州为九州之一。其地约当今内蒙古河套、山西太原、大同和河北保定一带地区。

展开阅读全文 ∨

鉴赏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出塞复入塞,处处黄芦草。”这四句写边塞秋景,无限肃杀悲凉,寒蝉、桑林、萧关、边塞、秋草都是中国古代诗歌意象里悲情的代名词,诗歌开篇刻意描写肃杀的秋景是为后来的反战主题作背景和情感上的铺垫。写戍边征人,寄寓深切同情。“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与王翰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可谓英雄所见,异曲同工,感人至深。幽州和并州都是唐代边塞之地,也是许多读书人“功名只向马上取”、“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追逐名利的地方。然而,诗人从这些满怀宏图大志的年轻人身上看到的却是“皆共尘沙老”的无奈结局。末两句,以对比作结,通过对自恃勇武,炫耀紫骝善于驰骋,耀武扬威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塞下曲·其一》是一首五言古诗。此诗前四句描绘边塞的秋景。先以内地的秋景为衬垫,进而将边塞的秋景描写得苍凉之极,其用意在于暗示战争的残酷和表达诗人对此的厌恶之情;后四句更深刻地表达了诗人的反战情绪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全诗有慷慨悲凉的建安遗韵,亦有汉乐府直抒胸臆的哀怨之情,情思真挚,别具一格。

王昌龄

王昌龄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而立之年,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212篇诗文  179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清明夜

白居易 白居易〔唐代〕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早秋三首·其一

许浑 许浑〔唐代〕

遥夜泛清瑟,西风生翠萝。
残萤委玉露,早雁拂金河。(委 一作:栖)
高树晓还密,远山晴更多。
淮南一叶下,自觉洞庭波。(洞庭波 一作:老烟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刘长卿〔唐代〕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2025 333诗词古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